千年运河 百年玉堂
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,南起余杭(今杭州),北到涿郡(今北京),全长约1794公里,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、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,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,于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济宁号称“运河之都”,京杭大运河济宁段(济州运河)的畅通对明清济宁城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,为济宁的商业往来及其发展、扩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,使济宁成了我国手工业最早发达的城市之一,难怪人们将它称之为“江北小苏州”。
坐落在运河岸边的玉堂酱园,始建于1714年,是一家有300余年历史的“中华老字号”,是大运河文化融南汇北的代表,有“味压江南”的美誉,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陆交通,南北客商多在此集结。玉堂酱园素以独特著称,选料考究、精工细做、南北风味兼蓄,且具有鲁西南地方特色,技湛味美、独树一帜,号称“京省驰名”。
玉堂酱园早在20世纪就已享誉海外。1915年玉堂产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金牌,据《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》第172页记载:济宁玉堂号酱菜、酱油、万国春酒、金波酒、宴嘉宾酒、冰雪露酒获优等褒奖金牌。
1954年6月,济宁人民政府根据省委统战部关于“把济宁玉堂酱园作为全省小企业公私合营试点单位”的指示和玉堂酱园资方申请,由市长余小堂代表市政府批示:“批准私营玉堂酱园公私合营”。由此,玉堂酱园作为山东省工商界代表,成为了济宁地区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,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玉堂酱菜制作技艺,自创始以来,历代玉堂酱菜大师言传身教相传至今,300年来从未间断。2009年9月玉堂酱菜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玉堂酱菜之所以畅销,其秘诀是不仅有传承了300年的酱菜传统技艺,同时又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创新,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,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。2019年7月,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玉堂酱腌菜 “中国传统食品标志性产品”称号,授予玉堂酱腌菜制作技艺代表人何景春中国传统食品工艺大师称号。
玉堂酱菜在选料上特别讲究。如玉堂酱菜最具代表性的琥珀花生,选用山东出产的大地花生,颗粒饱满,花生全部进行网筛,大小均匀,酱制好的花生仁色如琥珀、晶莹剔透,酱香浓郁,脂香扑鼻,口感脆爽。又如酱乳瓜要选顶花带刺的鲜黄瓜,一斤称10—12根,要当天摘取当天腌制,腌制后要保持翠绿色。再如酱什锦菜中的疙瘩丁、苤蓝丁其大小要控制在8—10毫米见方。玉堂酱园正是凭借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,让玉堂酱菜经久不衰。
玉堂酱园近年来加大了文旅融合力度,以文化为灵魂的玉堂工业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。
留住昨天的美丽,创造未来的辉煌
改革开放40年,京杭大运河的作用在交通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,有了新的发展,尤其是在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之后,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呼吁和规划下,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城市与乡镇,纷纷加大了工作力度,结合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工程,将对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建设,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,提出并正在实施建设运河交通带、运河产业带、运河旅游带、运河风光带、运河景观带、运河生态带、运河文化带等一系列工程。
为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,加快玉堂酱园的传承发展步伐,更好擦亮玉堂这个中华老字号品牌,玉堂酱园积极响应政府及国家号召,正在抓紧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作,计划投入资金三千多万用于新设备采购、公司工业化旅游改造,改造后将实现生产的现代化、自动化,产品品质能有较大的提升,产能也会有翻番增长。同时,玉堂酱园工业旅游项目将突出自身特点,注重整体规划,引入现代设计理念,开发与保护并重,在保护运河水利工程遗址、运河古河道和传统饮食、工艺的基础上,同现代的景观、展览馆建设有机结合,使之能够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吸取精神食粮的好去处。